发布时间:2024-08-23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探索乐器设计技术研究新路径
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在2024首届全国乐器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的讲话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 王世成
(2024年8月19日)
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相聚在百年名校—南京艺术学院,参加由中国乐器协会、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乐器设计大赛”颁奖庆典与获奖作品展览展示活动。这是一所集“秀丽、魅力、活力、实力”于一身的艺术学府,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遐想,有人说遐想中的未来充满希望与美好,只要用心去憧憬,梦想就能照进现实。值此,我首先代表中国乐器协会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致力于乐器技术研究的专家、领导、企业家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精心组织设计大赛活动的组委会团队、评委会团队以及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星海钢琴、蔚科科技、乐海乐器等企业一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首届全国乐器设计大赛以“创造·创新 转化·发展”为主题,是继去年双方合作成功举办“乐器学论坛”后又一重要活动,也是双方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的又一项成果,双方领导层高度重视,评委会专家阵容强大、专业强劲,秘书处工作精心细致,大赛筹备工作卓有成效,值得点赞。大赛得到了相关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乐器企业等单位以及乐器设计爱好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响应,值得欣慰。据统计,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 235件,其中乐器行业40家企业参赛,参赛作品 120件,占总量51%;院校及研究机构18家单位组织参赛,参赛作品 88件,占37.5%;其他27件作品由乐器设计爱好者提供,占17.5%。五月初,组委会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对所有作品进行形式审核、合规审核与基础材料审核,169件作品通过初审;按照外观设计、声学特征、发音原理、材料创新、工艺设计、智能技术、演奏性能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审,111件作品通过复审;最后经评审委员会终审,33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6件作品分获综合金、银、铜奖,27件作品分获单项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实现有效严控,仅占14%。从参赛作品总量和作品的整体水平来看,首届开局成功,超出预期,可喜可贺。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2023年“乐器设计师”职业由中国乐协申报,经过多轮评审答辩,最终获正式批准,并录入新版的《国家职业大典》。到目前,乐器行业已有11个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中,基本涵盖了乐器的专业门类,为全面培育行业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夯实了基础。南京艺术学院与中国乐器协会合作多年,已经在乐器学研究、学术论坛、乐器修造技术转化、钢琴调律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输送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会校合作的战略举措,为加快推进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届全国乐器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双方构建的“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为完善我国乐器产业的科技与人才体系建设培元筑基。结合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精神和主要任务,结合会校合作的成效和科技创新与产业提升的工作实践与思考,在此分享几点感受。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体系久久为功。多年来,协会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搭建了行业专家委、行业工匠、行业科技之星等人才培育机制。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科院声学所、北京乐器所等10多个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人员组成的“行业专家委员会”已达到103人;全行业拥有轻工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35名;“全国技术能手”9名,“全国轻工业技术能手”40名,行业科技之星193名,“乐器行业技术能手”27名。应该说全行业人才建设工作,协会与院所企业同频共振、收到了较好效果。然而,不论是通过对行业科技创新人才专业结构的调研、还是通过两届高级研修班研学人员专业结构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本次参赛作品的结构来看,民乐改革改良类占57.4%,智能类占18.7%,其他类占14.9%,而原创设计类仅占9%。已经很显然,具备乐器原创设计技能人才还严重缺乏。这也正是我们组织大赛的初衷,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让业界找准新突破口,发现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正在路上,整合资源,久久为功,定会成功。
二是健全职业技能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协会组织各方力量编制职业技能标准和技能培训、考评相关细则。钢琴调律师专业已累计完成考评、鉴定11698人次,提琴制作师已累计完成考评、鉴定132人次,为全面建立行业职业技能体系开了个好头,作了很好的示范。当前,包括与“乐器设计师”同期入选职业大典的“斫琴师”在内的8项职业技能标准将在今明两年内全部审核颁布,(其中“斫琴师”已于6月7日在天津完成了标准初审,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给予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协会各相关分支机构都在集中力量组织编写,包括教材和题库。乐器设计师作为全新的职业,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的有效积累,本次大赛为乐器设计师专业提供了理论体系探讨、实践案例分析和专业人才的保障,也为健全乐器行业职业技能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体系多着并举。围绕大赛主题,协会将组织专班配合组委会梳理、挖掘、整合一批优秀的作品,提炼原理、优化结构、完善工艺,助推企业自有项目转入生产与市场,其他设计成果具体研究合作、转让形式,努力构建和完善多、快、好、优的成果转化应用新途径。近10年来,不论市场如何变化、疫情如何影响,骨干企业始终在持续加大研发技改投入,为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做大做强夯实基础。全行业通过各种途径创新研发的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每年以平均递增15%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协会通过科技进步奖评审、跻身升级创新新品名录、科技大会展示、全球新品首发等重点服务平台进行推广,提高了成果转化率,务实激发了全行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下一阶段协会将围绕创新设计、创新材料、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推广等工作,强化协调服务作用,不断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并紧密结合国家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新构架的持续完善,努力做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项目的有效对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市场化进程。
四是加强乐器学科体系融合发力。从当前来看,上半年乐器行业整体运行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主营收入增长0、75%,利润增长29、52%,出口增长15、30%,利润率5、65%,所面临的挑战是市场阶段性疲软、消费需求下降、结构性矛盾突出;但长远来看,市场持续稳中回升是必然趋势,“刚需标配”则是强国建设的应有内涵。故此真正的压力还是专业人才与新产业工人的短缺。随着乐器产业的品牌化、中高端化、智能化、系列化以及电鸣乐器“芯片”国产化的推进,专业人才需求会大幅度上升。从目前院校开设的乐器类专业学科看,只有近10所院校设有相关专业,且多数专业单一,南京艺术学院相对全面。20多年来,该校的“乐器学研究与乐器修造技术(含钢琴调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人才,还培养了近50名硕士研究生,另外“乐器学研究博士点”作为我国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已经培养了10多位博士研究生。此次乐器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增设乐器设计、多品类乐器修造技术、乐器声学品质研究、乐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专业做好了铺垫,也为健全乐器学研究与学科体系起了头、开了道,接下来需要融合发力。
五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重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乐器行业正在积极践行。本次大赛作品从总量看原创类作品比重偏小,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弦鸣、气鸣、体鸣、电鸣、膜鸣分类统计,电鸣乐器设计作品也只有44件,仅占18.7%。我们说原创比例小是设计水平低与设计体系不健全所致,而电鸣作品占比小则反映了对现代音乐和高科技融合设计的综合技能亟待提高。当前乐器行业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传承仍然占主导地位,而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创新正逐步得以重视,两者正在相互融合促进,特别是骨干企业领跑行业的效果越发明显,并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主动下大功夫,形成企业和协会同向发力的好势头。如在钢琴部件自动生产线,民乐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电鸣乐器算法与建模技术,管乐与打击乐数字加工中心,提琴、扬琴、琵琶等木制乐器智能成型技术、自动打磨生产线,全自动喷涂生产线等纷纷投入上线,助推了传统产业高品质、中高端化进程,也助推了乐器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助推了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创新探索。
大赛的成功是对逐步实现乐器强国目标有效的助力,也是开启会校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搭建乐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向纵深发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尝试。接下来我就下一阶段全面推进“产、学、研、用”协同的有关思路想法简要谈几点建议。
一、完善赛后流程,突出规范精细服务。颁奖庆典活动后,大赛秘书处要精心组织好为期一周的作品展览,以图文并茂、精品呈现、美妙动听和在线互动四位一体的全新模式全方位展示。同时,组织力量修改完善、分类排版、精心编辑作品文稿,争取在行业科技大会前出版发行,届时协会和学校也可以再次携手举办一场首发仪式,展示乐器设计创新的精美之作。另外,建立健全专家与作者的信息互动群,定期沟通、辅导乐器设计相关知识,为下一届做好准备,也为行业设计人才培养做好有效服务。
二、注重成果转化,放大设计创新效应。利用协会、学校的融媒体平台以及协会长期合作的主流媒体平台,做好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的宣传与推介。企业类的参赛作品要制定成果转化方案,以创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激活新消费。院校及设计爱好者的作品,帮助对接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初步考虑,拟在年底科技大会上搞签约合作,放大成果转化效应。
三、创建活动品牌,大赛论坛循环融合。乐器学论坛与乐器设计大赛两个重点项目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会校合作的务实性和战略性。建议大赛、论坛每两年一届交替循环举办,需要深入研究与完善项目的内涵与外延,在优化固化合作模式、形成活动叠加效益的同时,做好活动品牌创建的谋划,努力把精品活动雕琢成享誉国内外的品牌活动。
四、发挥会校优势,深度推进产学研用。中国乐器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的携手合作,不仅仅是各自资源优势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推进“产、学、研、用”的多元融合。我们认为要构建和完善“产业服务、艺术融合、学科共建”三着并举合作机制,可在乐器学论坛、设计大赛、产品创新、数字乐器未来科技、音乐教育大会、国际乐器演奏日、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工匠学院等方面系统交流、重点选择,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让我们共同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努力推动中国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向强国奋进,助力南艺朝着“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大学”持续迈进,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